土三七、川七与三七仅一字之差,它们可以相互替代吗?最近有文章报道,58岁的张女士是大连人,吃自己种的“三七”吃成了肝硬化,这是怎么回事呢?原来张女士吃的不是药典收录的三七,而是与三七有相似疗效的土三七,也叫菊三七。
一、 三七
三七又名田七,主要分布于云南、广西、江西、四川等地。
三七是以植物的根部作为药用部分,具有散瘀止血,消肿定痛之功效。主治咯血,吐血,衄血,便血,崩漏,外伤出血,胸腹刺痛,跌仆肿痛。自古以来就有“金不换”、“南国神草”之美誉。由于三七同为人参属植物,而它的有效活性物质又高于和多于人参,因此又被现代中药药物学家称为“参中之王”。清朝药学着作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中记载:“人参补气第一,三七补血第一,味同而功亦等,故称人参三七,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。”扬名中外的中成药“云南白药”和“片仔癀”,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。
因常在春冬两季采挖,又分为“春七”和“冬七”。春七在9—11月采挖,冬七在次年的1—2月采挖。春七并不是春天采挖的三七,冬七也不是冬天采挖的三七,区别在于是否养过红籽。春三七在蕾薹期摘除花蕾,使其在生长期得到了充足的养份,故春三七饱满、体重、色好,产量、质量均佳;而冬三七是留种的三七不摘除花苔,花在结果和成熟的过程中,吸收大量的营养成分,根部吸收到的养分就变少,有效成分含量自然不高,故外皮多皱纹抽沟,体大质松。
○ 三七性状鉴别
根呈类圆锥形、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,长1-6cm,直径1-4cm。表面灰黄至棕黑色,具蜡样光泽,顶部有根茎痕,周围有瘤状突起,侧面有断续的纵皱及支根断痕。体重,质坚实,击啐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;横断面灰绿、黄绿或灰白色,皮部有细小棕色脂道斑点,中心微显放射状纹理。气微,味苦,微凉而后回甜。以体重,质坚,饱满,表面光滑、断面色灰绿或绿者为